您现在的位置是:IT资讯 >>正文

数据中心那点事儿之末端资源分配

IT资讯579人已围观

简介1.综述在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时,往往以“规划机柜数量”ד机架平均功率”考虑机房的用电需求及热负荷。但实际使用中,IT设备需遵循网络、业务等方面的原则进行部署,并非均匀分布,且设备的功耗在不同时段也存在 ...

1.综述

在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时,数据事儿往往以“规划机柜数量”ד机架平均功率”考虑机房的中心之末用电需求及热负荷 。但实际使用中 ,那点IT设备需遵循网络、端资业务等方面的源分原则进行部署  ,并非均匀分布 ,数据事儿且设备的中心之末功耗在不同时段也存在波动,使得数据中心的那点实际负荷与设计指标存在偏差,从而造成供电过载或机房过热的端资风险 。因而运维人员需要监控IT设备实际运行参数,源分分析机房运行状态 ,数据事儿对可能的高防服务器中心之末隐患及时排除。同时,那点在实际运维中 ,端资合理分配机房电力 、源分机架,可以有效避免机房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PUE。本文通过介绍某机房案例 ,简要介绍数据中心规划与实际运维的差异 ,并通过变更解决机房风险的过程。

2.情况介绍

如图1所示,某数据中心A机房模块规划安装服务器机架61个 ,免费模板单机架平均功率4.4kW  ,机房总功率268.4kW。机房IT设备采用1000kVA UPS系统(单台500kVA 2+2配置)供电,分配给A机房模块的功耗为300kW。机房设有3台冷冻水型精密空调,2用1备,单台显冷量160kW ,不考虑人员及围护结构散热 ,并考虑20%的制冷量冗余,该模块的制冷量阈值约为266.67kW(160kWx2/1.2)。

图1 某机房机架布局平面图

该机房投产时,实际部署了6个网络机柜和55个服务器机柜,机柜内IT设备及功耗如表2-1所示,建站模板机房内实际部署网络设备134台 ,服务器设备550台 ,合计684台 ,估算总功耗267.6kW。机房列头柜输入断路器、输出微型断路器、PDU容量均满足设备需求。

表1 机柜内IT设备部署及功耗估算

实际运行过程中,运维人员通过监控机房列头柜总用电量,统计了该机房IT负载在24小时内的波动情况 ,如图2-2所示。可以看到  ,机房实际负载24小时内大部分时间在255-265kW之间,符合机房供电、制冷容量范围内,亿华云但负载在每日凌晨1点开始提升 ,2点左右达到峰值时较平均功率提升了约15kW,已超出了机房制冷量阈值约7kW,之后开始逐步下降并在3点左右恢复平稳,超出冷量阈值时间约1小时 。

图2 24小时机房负载功率曲线

该曲线说明 ,IT设备在业务高发时段的功耗超出了此前典型功率的预估值,机房整体功耗也超出了设计值 。虽然由于冗余设计未造成配电系统过载 ,但也少许占用了其他机房模块的配电容量,且若长时间运行在高功耗状态,可能造成机房实际温度的上升 、模板下载或因不同机柜之间功耗的差异产生局部热点 ,进而出现运行风险。同时 ,电力资源与制冷资源的不匹配也会导致机房资源浪费 。

3.解决方案

由于该数据中心已建成投产,且未提前预留基础设施扩容条件,因此机房供电 、制冷阈值已无法调整,只能将部分IT设备迁移至其他机房模块 。根据图2数据,机房功耗峰值为274.5kW ,超出理论冷量阈值约7.5kW 。经实际测算,服务器设备峰值功率约为462W ,源码下载应迁移至少16台服务器设备才能确保机房总体负载满足要求 。

由于IT设备在该机房内以TOR组的形式部署,为不浪费网络端口  、实现综合布线的一致性 ,设备迁移需以TOR组为单位进行。机房内最小的TOR组为双服务器机柜配置,组内共包含4台网络设备及20台服务器设备,功耗合计约9.8kW,迁移一个TOR组即能够满足需要 。由于在机房规划中 ,B机房机架建设晚于A机房,设备迁移前 ,B机房设备上架率及实际功耗较低 ,目前有5台空机柜,设备设计冷量267kW ,预留电量300kW ,实际设备功耗为190kW ,具备迁移条件 。

经综合评估,确定将该机房内04-13 、04-14机柜(如图2-1红框所示)  ,共24台IT设备迁移至相邻的 、设备上架率和负载率均较低的B机房  。A 、B机房由同一UPS系统供电 ,迁移后两机房负载均在供电 、制冷阈值范围内。迁移后 ,机房峰值功耗预计将降低9.8kW。

4.设备迁移

机房设备迁移,首先要完成相应准备工作,如:提前在B机房目标机柜内进行设备落位规划、提前布线并完成机柜PDU测试、提前屏蔽监控 、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做好业务交接等。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相关运维人员关停待迁移设备所承载的应用及系统 ,将IT设备关机,拔除相关线缆,将设备下架并搬迁至B机房目标机柜上架。设备安装完毕后 ,连接电源线,设备启机 ,观察待设备正常启动运行后,连接光纤、铜缆 ,检查配置并完成系统等各项验证 ,待设备完全正常工作后 ,解除告警屏蔽 ,更新设备部署信息 。

此外,进行设备迁移还应做好风险预案,设备故障 、配置错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失败,为保证回退所需环境,光纤拔下时注意保护,避免弯折 ,并盖上光纤帽 。如设备迁移后无法恢复 ,则回退至A机房原位置上架加电 ,并恢复综合布线连线 。

5.效果验证

在设备迁移变更完成后,机房负载功率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迁移后24小时机房负载功率曲线

由上图可知,变更后机房峰值功率下降约10kW ,全天均处于冷量阈值以内。风险基本解决。同时,B机房设备上架率提高 ,电力  、制冷设备利用率提高 。由于机房运行是个动态过程 ,运维人员将持续观察机房运行各项参数 。

机房的建设是以规划与设计为标准,而在机房投产运行后  ,实际供电 、负载变化等因素常常出现,受其影响,设计指标并不一定能完全实现,因而机房实际运行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对安全运营产生各种威胁。在实际的运维工作中,运维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对机房的各种设备实时监控 ,对风险早发现 、早处理 ,为最终实际结果负责,以充足的技术论证为前提  ,合理分配机房设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解决现有问题,从而优化PUE,为机房安全 、高效率运营保驾护航。

Tags:

相关文章


滇ICP备202300059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