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人工智能 >>正文

揭秘黑客真实战术:AI炒作之外的安全挑战

人工智能431人已围观

简介AI是否真的正在重塑网络威胁格局?还是说,无休止的炒作掩盖了现实中更实际的威胁?根据Picus Labs发布的《2025年红色报告》对超过100万份恶意软件样本的分析,迄今为止,AI驱动的攻击并未出现 ...

AI是揭秘否真的正在重塑网络威胁格局 ?还是说 ,无休止的黑客炒作掩盖了现实中更实际的威胁?根据Picus Labs发布的《2025年红色报告》对超过100万份恶意软件样本的分析 ,迄今为止   ,真实战术之外战AI驱动的炒作攻击并未出现显著增长 。尽管攻击者确实在不断创新,全挑AI的揭秘角色也会日益重要,但最新数据显示,黑客一系列已知的服务器租用真实战术之外战策略 、技术和程序(TTPs)仍然是炒作网络攻击的主导力量。

虽然媒体头条充斥着对人工智能的全挑炒作 ,但现实数据却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的揭秘图景,揭示了哪些恶意软件威胁最为活跃及其背后的黑客原因。以下是真实战术之外战一些关于今年最常见攻击活动的关键发现和趋势,以及网络安全团队需要采取的炒作措施。

AI炒作为何落空?全挑至少目前如此

尽管媒体将AI宣扬为网络犯罪的源码下载全能新武器 ,但统计数据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Picus Labs在仔细分析数据后发现 ,2024年基于AI的攻击策略并未出现显著增长 。攻击者确实开始利用AI提升效率,例如制作更具欺骗性的钓鱼邮件或编写/调试恶意代码,但在绝大多数攻击中 ,他们尚未充分发挥AI的变革性潜力 。实际上 ,《2025年红色报告》的数据表明 ,通过专注于经过验证的云计算TTPs ,仍然可以抵御大部分攻击。

安全团队应优先识别并弥补防御中的关键漏洞,而非过分关注AI的潜在影响 。——《2025年红色报告》

凭证窃取激增三倍(8% → 25%)

攻击者越来越多地瞄准密码存储、浏览器保存的凭证和缓存的登录信息,利用窃取的密钥提升权限并在网络中横向移动 。这一三倍的增长凸显了加强凭证管理和主动威胁检测的紧迫性 。

现代信息窃取恶意软件通过结合隐蔽性 、高防服务器自动化和持久性实现多阶段攻击 。凭借合法进程掩盖恶意操作,以及日常网络流量隐藏非法数据上传 ,攻击者能够在安全团队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窃取数据  ,而无需进行好莱坞式的“砸抢”攻击 。这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入室盗窃,只不过犯罪分子并非开车逃逸,而是静待你的下一个失误或漏洞 。

93%的恶意软件使用至少一种MITRE ATT&CK十大技术

尽管MITRE ATT&CK®框架广泛详实,但大多数攻击者仍依赖一套核心TTPs 。亿华云在《红色报告》列出的十大ATT&CK技术中,以下外泄和隐蔽技术最为常用:

T1055(进程注入):允许攻击者将恶意代码注入受信任的系统进程 ,增加检测难度。T1059(命令和脚本解释器):使攻击者能够在目标机器上运行恶意命令或脚本 。T1071(应用层协议) :为攻击者提供通过常见协议(如HTTPS或DNS-over-HTTPS)进行命令控制和数据外泄的隐蔽通道 。

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看似合法的进程通过合法工具收集数据并在广泛使用的网络通道中传输 。仅依靠基于签名的检测方法难以发现此类攻击 ,但通过行为分析 ,特别是建站模板在监测和关联多种技术时  ,可以更容易发现异常 。安全团队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与正常网络流量几乎无异的恶意活动 。

回归基础 ,强化防御

当今的威胁通常将多个攻击阶段串联起来,以实现渗透 、持久化和数据外泄 。当一个步骤被发现时,攻击者可能已经进入下一阶段  。尽管威胁环境无疑复杂多变 ,但《2025年红色报告》揭示的一线希望却相当简单:当前大多数恶意活动实际上围绕一小部分攻击技术展开。通过加强现代网络安全基础 ,如严格的凭证保护、先进的威胁检测和持续的安全验证,企业可以暂时忽略AI炒作的浪潮,集中精力应对当前实际面对的威胁。

Tags:

相关文章

  • 如何选择保护密码?

    人工智能

    为什么需要强密码?我们可能每天都使用个人识别码 (PIN)、密码或口令。从 ATM 取钱或在商店使用借记卡,到登录电子邮件或在线零售商。跟踪所有数字、字母和单词组合可能令人沮丧,但这些保护措施很重要, ...

    人工智能

    阅读更多
  • Android 5.0开启省电模式的方法

    人工智能

    你也许还没有注意到,Android 5.0 Lollipop版本统正式加入了电池保护模式。这一功能的引进,帮助Android用户彻底告别了需要寻找第三方应用程序来延长续航时间的尴尬日子。当然,在该项功 ...

    人工智能

    阅读更多
  • 安卓手机跑分如何作弊手册

    人工智能

    自从当年雷军说出了不服跑个分,安卓手机的性能也越来越多热信奉跑分的那一套。虽然说手机实际使用,并不完全依靠跑分这一说。 很多媒体和个人都喜欢用跑分软件来炫耀自己的性能,而跑分软件是否靠谱 ...

    人工智能

    阅读更多

滇ICP备2023000592号-18